2020年省级一流线上课程:国际经济学
1.本课程的建设发展历程
课程自2002年开设以来,以一流课程为目标持续建设。2002-2015年,以教学团队和资源建设为重点,打造了校级精品课程;2015-2020年,以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基础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录制慕课通过学堂在线全国推广。2020年至今,以提升质量和教学效果为重点进行内涵建设,被评为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慕课、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和甘肃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2.课程目标
基于学校“建设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学生大多来自西北地区、深度学习水平差异显著、主动合作学习意识有待提升的学情,本课程以线下知识传授为基础,线上自主学习、案例分析、思考讨论为手段,着力打造“国际经济与贸易”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特色核心课程。
知识目标:掌握国际经济的基本原理、分析框架,认识国际经济的运行规律,紧跟国内外前沿理论,理解中国开展国际经济活动的底层逻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锻造学生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逻辑思维,拥有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本土理解和责任意识,提升扎根西部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家国情怀。
202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慕课,2020.6
2020年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2020.12
2021年兰州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4
2021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021.7
教材:《国际经济学》第2版,胡静寅,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
电子教材:国际经济学,胡静寅,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3.8
兰州财经大学 2022 年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022-2024.3
甘肃省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名单(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国际经济学》,2024.1
2024年兰州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2024.5
思政引领下《国际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实践,2024.6
甘肃省“十四五”首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9
甘肃省第二批高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际经济学》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2024.9
2020年省级一流课程:产业经济学
一、《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方向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产业经济学》2020年获批立项为甘肃省一流学科,原名为贸易经济学,始建于1981年,是我校经济类本科生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1998年,随着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更名为产业经济学,2002年和2007年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本科教学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研究生教学也有十余年的时间。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向国类一流院校学习《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教学的经验与做法,在建设中创新,在创新中建设,不断努力提高《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质量。
在全球化、对外开放这一宏大的现实背景下,研究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如何应对国际挑战,避免产生与外国的贸易摩擦,为我国相关的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是产业经济学学科的主要研究目的,在加强学科建设过程中,《产业经济学》省级一流课程的优势将会得到更大发挥。
二、《产业经济学》主要特色
1.超前性。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制定置于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研究框架内,提出了在区域分工和多边贸易体制下技术创新战略在产业成长中的作用,对开放条件下合理的产业组织、产业业态、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对西部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OBE等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全过程,提升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以更好地满足学生自我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3.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基于经甘肃“四强”战略,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相关产业进行整体转移,或者重新进行整合,以增强其竞争优势;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制定。
三、《产业经济学》一流课程建设的目标
知识掌握:要求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以及产业经济管理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产业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运用所学产业经济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问题。同时,提高学习者综合分析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能力,以及研究经济领域中关于产业的组织、结构、政策与发展规律等问题的能力。
价值观塑造:以课程思政为载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结合当代新兴产业发展实践,培养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的产业经济人才。
四、《产业经济学》一流课程建设
该课程自建设以来一直处于学校教学改革的前沿行列,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产业经济问题的能力,比较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构建了全面完善的课程体系。
(一)凸显课程思政元素
1.本课程的思政元素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还指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通过带领学生思考讨论中国的产业扶贫、疫情下产业发展、大国产业体系等现实问题,着眼提高大学生经济学理论素养、科学精神、政治意识和中国产业发展现实的认知分析能力,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2.课程思政案例举例——关注产业扶贫,将脱贫攻坚百年大计融入学生思想
课程知识点介绍:掌握特色优势产业的基本内涵及功能,分析契合不同类型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特征。产业扶贫作为重要的扶贫模式,结合作为我校对口帮扶贫困县甘洛县的实际情况,设计“产业+扶贫”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知识点对应的思政元素:基于专业知识,带领学生关注脱贫攻坚这一百年大计,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产业分类的知识讲解中,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思考扶贫路径的产业组合问题,让学生熟悉贫困地区的实情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团队不断探索,建立起了包括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和博士生专业方向课程等多层次的课程体系。这些方案和措施的实施,使产业经济学课程有效克服了以往教学与科研脱节、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的不足,形成了产业经济学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施状况来看,还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丰富教学方式
改变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行以问题导向型为特征的多元化教学手段。翻转课堂能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提高产业经济学课件的制作水平,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和学习兴趣。在每个章节前引入开篇案例和问题,通过课堂提问、课堂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出结论,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堂的翻转;同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如发言与平时成绩挂钩,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还应指出的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手段的同时,也要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有机融合,如在介绍寡头垄断市场行为时要大量运用博弈论的公式推导,这时就需充分发挥板书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透彻。
2.完善案例教学手段
在案例内容上,教师根据产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对案例不断进行筛选、提炼和更新,增强产业经济学案例的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动态性,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关注度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综合性的案例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教学实验来进行。为此,应鼓励教师通过教改立项的方式编写产业经济学课程实验教材,指导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强调数据调查、搜集和计量分析,培养学生敏锐的分析能力。
3.加强教学实践
产业经济学课程还应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鼓励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产业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产业的基本概况、竞争态势和发展面临的瓶颈,从中思考解决对策。学校和院系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产业活动比较活跃的区域(如开发区、产业集聚地等)建立产业经济学实习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此外,学校也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合作,让学生了解产业政策制定的真实过程和依据,如可以帮助学生联系到统计局进行学习和实践,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明确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如何进行选择,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标准,《产业经济学》课程组通过对比《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面向21 世纪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现代产业经济学》,刘志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产业经济学》,史忠良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产业经济学》,邬义钧,胡立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产业经济学》,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杨公朴,夏大慰主编,西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精心选择了刘志迎编著的《现代产业经济学教程》(第二版)作为我校产业经济学教学用书,并配以张建军编著的《高级产业经济学案例分析教程》作为案例教学用书。全体教学团队精心制作了PPT教学课件,制订了详实的教学大纲,列明了讲课的重点、难点问题。选定了教材中的“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规制”等8个章节为重点讲解内容,占教材全部内容的70%。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与思考主动性。
2.校外资源建设
课程组借助产业经济学网络教学资源,将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分章节的教学细纲、教学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案例库、模拟试卷库、实践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等资源在网上发布。并将教师的电子信箱告知学生,以方便学生与教师进行济解决了学生与教师无法经常沟通的问题。团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上网,浏览国内的一些知名的分类产业网站,了解这些分类产业的发展现状、特征、存在的问题等,并进行产业发展信息跟踪。
同时,在教育部、甘肃教育厅和兰州财经大学的协调、促进下,着力加强了校外资源建设,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在产业经济学专业教学、科研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大多数行业和大型企业都设有自己的职工培训机构、专用教学设备,开设的校外学习和实习实训,并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推动产业经济学的传播,推动产业经济学对生产实践的指引。
五、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非常满意,对教师的授课评价均为优秀,普遍感到受益良多。
一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探索产业经济问题的意识显著增强,提升了学生参与度、满意度和育人效果。
二是,获得学校各类教学竞赛3项;
三是,依托课程建设申请获批省级课题5项;
四是,依托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项。
2022年省级一流课程:国际贸易实务
一.课程目标
兰州财经大学围绕国家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本校生源以甘肃省为主,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的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应以国际贸易新机遇、新规则、新方式的视角培养学生、服务地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国际贸易合同为基础,以外贸流程为主线,结合国际贸易惯例,帮助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各环节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签订和履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以具内陆地区国际贸易特点的案例,提升学生甘肃省对外贸易的贸易方式选择、运输方式安排等能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重视交易信用,遵守国际规则与职业道德。、
二.课程建设发展
我校自设立商业英语专业之初于1986年首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从传统贸易实务不断融入新贸易实务内容,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实训等多种方法,依托校外培训基地,引进课程模拟软件。2014年获校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教学团队”,2021年获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2022年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课程建设不断加强2022年获批校级教改课题一项,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组织的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年教育部提出了新文科的建设,要求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强化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此新文科的建设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不断深化课程的建设:
(1)融合相关专业内容。课程在内容上融合“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外贸英文函电”、“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等课程内容及发展前沿,实现本课程与不同专业课的融合与衔接。
(2)拓宽实践实训方法。《国际贸易实务》属于应用型课程,外贸业务流程、合同条款订立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特点。打破传统的实训手段,“课内课外相结合”,倡导合作式实训教学方法,以校企合作、实训软件、开展实务技能竞赛等方式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课程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案例教学、角色训练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良好效果。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对国际贸易领域的新规则、新政策有及时的了解。课堂教学与国贸技能竞赛的结合以赛促学、学以致用,更是取得了良好的学生评价。
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以传统货物贸易作为基本教学框架,以国际贸易买卖合同为核心,以贸易流程为主线,涉及外贸中的30多个环节,学生学习各环节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依据所涉及的相关部门的法律政策要求的变化订立合同条款,具备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及前沿性,结合《通则2020》的内容更新、出入境检验检疫划归海关总署管理后业务变化、“兰州号”国际班列运输等,将新的贸易支付、贸易方式的变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研究国际贸易前沿问题的能力。
2024年省级一流课程:国际商务实践模拟
《国际商务实践模拟》2023年获评甘肃省第三批本科一流课程。《国际商务实践模拟》是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专业实训课程。旨在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贯穿性、系统性的应用和练习,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和培养国际商务综合素养。由于《国际商务实践模拟》课程教学实践性和仿真性的特点,本门课程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挖掘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潜能的重要机会和平台。《国际商务实践模拟》借助软件平台提供的国际贸易实务业务流程模拟环境,实现学生对国际贸易全业务流程和制单制证技能的了解与掌握。
一、课程发展历史
《国际商务实践模拟》实训课程在兰州财经大学已有十年的开课历史。主要面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国际商务本科专业、以及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的留学生开设本门课程。目前已经累计开课超过十个周期,开课班级超过50个,授课学生超过1500人。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线上线下联动,虚拟与现实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实验课堂以外,我们融合使用各种线上平台,通过打造线上“虚拟实验室”来构建混合式的新型实训课堂。例如通过直播平台来举行“产品发布会”和进行带货直播;利用视频软件来模拟商务谈判;以及利用“问卷星”等线上程序来进行市场调研,商品信息搜集等。这些课外实训活动对课内实验内容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和丰富。
(二)“学赛互动,以赛促学”。我们将教学内容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紧密关联起来,课程实训作业对标竞赛项目。将优秀的学生实训作业成果选出来推荐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们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热情。近两年来,我院学生参加竞赛的“量”和“质”均得到大大提升,并且在国家级重点专业竞赛中也实现了多个奖项的突破。
(三)课程思政教学我们采取了模块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实训主题我们挖掘关联度高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培养过程,让学生们用心感受从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实现思政教育落地,不再流于形式。
(四)完善创新实训质量控制规范体系。创建多维度考核评价方法,加强过程管理,补充课程资源。
三、课程建设规划
VIBEO实训模式对《国际商务实践模拟》课程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们课程建设的三个重点是:
(一)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突出教师的创新创业导师功能。依托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计划的安排实训教师到具有合作关系的国际商务企业去实习和进行阶段性工作。还要加强对资深教师的新媒体和新技术培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提升教师现代化商务技术运用能力,同时加大教师参与国家级比赛的力度,提升大赛指导经验和眼界;
(二)继续完善实训内容情景“支架”,优化实训内容。由于学生们缺少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很多环节需要教师提供实训活动的情景“支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实训情景“支架”,在逻辑上更合理、符合现实,业务流程更加顺畅。以使实训活动更加贴合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进一步完善科学考核体系,让考核结果更能够体现团队合作成绩也能反映个人工作贡献。
(三)促进与前沿现代化教学平台的接轨。目前,很多现代化教学平台不断涌现,实训技术手段也随着现代技术发展而不断演化。未来课程建设要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实训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实训效果。